top of page

多年一對一教學中,最深刻的體會

  • meetsport2019
  • 9月16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ree

多年一對一教學中,最深刻的體會是:當一個人來找我說「我有不舒服」的背後

藏著很多他本人講不太上來的無力或無感。


所謂一對一?

就是老師跟學員單獨教學,一個雙方都很聚焦的教學過程。學員要什麼,老師要抓到的很精準。尤其是疼痛緩解!

例如學員想改善某種疼痛?

我得先理解疼痛的來源、歷史、範圍、常痛時段、較痛時區、醫生建議,甚至間接感受到學員特質後。才歸納出一個主軸的教學動作區,這可能是某肌肉或是某套筋膜力線。

這時動作教下去,學員會很多可能性?

常見的是:

一、呼吸無力。例如:學員會說『不會呼吸?吸不到氣?』

二、核心無力。例如:做著教學動作時,引發另一種疼痛。

三、身體無感。例如:不知道拉筋伸展或肌肉用力的兩者感覺等等。


往往一個動作時,學員會有無數種可能的回應,最常遇到的是「我講不出來」。不是我這個寫文字的老師講不出來,是學員當下常常就一句:「我講不出來的感覺」這導致教學動作,有沒有發生作用?不得而知。也間接影響不舒服的緩解被延遲。


這時我總會花點時間,試著邀請學員講述自己疼痛與動作的差異性?

例如手舉高不會痛,但是抓癢會痛!為什麼?引發他對自己身體關注,再邀請他講講這兩個動作差別。


講出來就會好一半!

但當他們願意一起釐清「講不出來」的過程,學員也發現一個疼痛後面竟糾纏到很多的細節,這不是一個物理型態的問題。例如:過度聚焦、長期姿勢、大腦誤區、肌力不足、伸展過當或都不想動更慘。


也遇過學員,講自己痛的時候,娓娓道出疼痛史,講的刻苦銘心,但惶惶不可解而毫無頭緒。但長期一對一教學下,閱歷無數中,我能對方一些給取,讓學員聚焦自己該改善的,而不是持續一直重複無法改善。


當然也在一對一教學,因為讓學員聚焦自己疼痛的整體系統時,

學員僅會一直提供不同部位轉移的痛反應,卻看不到其他轉圜可能。 這時該怎麼拉著學員聚焦在改善的動作?或改弦易張另起爐灶呢?等等

這些一對一的非暴力溝通技巧,都在轉譯動作重點的語氣中,巧秒的展示。


這些非教學面的「情緒價值」雖沒有在實質快速改變,卻常常在情緒面或是身體智慧得到很大益處之後

接著我便開始清準說明自己教學重點,引導學員真正從動作轉化疼痛反應或自我應許的目標。


整個一對一身體教學,像一個陪伴過程,直接或間接的讓學員看出問題,也讓他在講自己問題時,更有療癒。


所以對我來說,教學不是一昧教自己會的,而是抓到學員要的,然後不斷邀請自己給予學員可以的,不同層面拉著他去看到他願意的,


所以我也獲得很多寶貴經驗,其中不乏血淚。

但我們都感恩這個一對一過程,不是只有一套動作做完或完美,而是幫助自己看到。


如果你也正走在身體找回來的路上

或許這個「一對一的陪伴」會是你很需要的節奏。


我們不急於改善,而是一起釐清「講不出來」的訊號——讓身體說話,讓你重新聽懂它。

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🫶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