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學會在動作裡傾聽、在呼吸裡理解
學會動作,不是練得多完美,而是學會在動作裡傾聽、在呼吸裡理解。 難得新學員,才三十出頭的年輕洋溢。 但他已經膝蓋不適兩年有餘、右肩背的隱痛加上上半身與下半身拆開的異物體感。 拍了身體輪廓與疼痛覺察練習中,她可以看出自己明顯的身體歪斜,瞬間眼框熱了淚流。 那一刻,我保持著理性持續引導她,讓她把感受上的散落身體一個個接回來, 結束後,我靜靜的,從她身上彷彿看見了當年的自己。 那時候我比她還年輕個幾歲,身體每個禮拜都在演不同版本的遺失感跟隱痛。 膝蓋、肩膀、下背、腳踝……像在演出一齣內在失序的默劇。而最折磨的,不是痛,是那種「不知道怎麼說清楚」的隱痛感,說不出口,只能無奈地當受害者,一痛就跑去掛號、問診,卻總覺得沒人真能懂。 最讓我記得的,是好幾次不同朋友的聚會。 當然會有人好心給建議,也有人試著關心,但那個當下我感受到的潛台詞是「你可能是太敏感?」 這無聲距離沒有惡意,但就是有種隔閡。 ~~~ 那之後,我決定走在屬於我的「少有人走的路」 我知道,這些感受,不會有人能替我痛,也沒人能幫我活。 所以我們該有種驕傲,因爲我們很特別。既然我們很特別,就要好好
7天前


從骨盆底肌到腹橫肌之後深層核心系列~呼吸無力的橫膈膜
從骨盆底肌到腹橫肌之後 深層核心系列~呼吸無力的橫膈膜 典型橫隔膜無力的人,摸摸自己肋骨時會發現: 「誒!我的肋骨老是凸凸的,好像無法吸到深層的氣。」 或是「呼吸的時候,照鏡子才知道用肩膀在呼吸,但就是覺得肚子那邊空空的,背部也特別緊。」 當然!這不是特別的天資,也就是深層核心的上蓋,橫隔膜作用力很小 這幾週,我們透過「深層核心」專欄,一步步探索身體的奧秘。我們從「從何叫醒骨盆底肌」開始,學習地基的「上提」;接著,我們深入到「腹橫肌內收」,找到身體牆壁的「內收」。 慢慢的讓你感受了腹部下半部的力量,但胸廓跟肋骨好像鼓鼓的,緊緊的,不太會動。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角——橫膈膜。 它像一個圓形的活塞,位於你胸腔與腹腔之間。 如果說骨盆底肌是地基,腹橫肌是牆壁,那麼橫膈膜就是你身體最關鍵的「蓋子」。當蓋子無法有效運作,整個核心圓柱體就無法建立穩定的腹內壓。 這就是為什麼你的肋骨會外翻、背部會緊繃,因為身體只能用其他肌肉來代償呼吸,最終導致全身緊繃。 請記得,這趟探索之旅的第一步,是接受這個「無力感」。唯有接納,你才能從中,精準地找到那份「有反應」的奇
10月15日


如何叫醒骨盆底肌?給感到無力的你
坐著時骨盆鬆散、站著時重心下墜。打個噴嚏、開懷大笑而感到一絲尷尬,甚至在做某些動作時,感覺下腹部空空地使不上力… 真的!你不是唯一。所以請別沈浸無力感茫然💛 在我的長期教學中,多次遇到處境接近的學員。當他們描述著那份難以言說的無力感:「老師,我下面好像有個掉下...
10月1日


多年一對一教學中,最深刻的體會
多年一對一教學中,最深刻的體會是:當一個人來找我說「我有不舒服」的背後 藏著很多他本人講不太上來的無力或無感。 所謂一對一? 就是老師跟學員單獨教學,一個雙方都很聚焦的教學過程。學員要什麼,老師要抓到的很精準。尤其是疼痛緩解! 例如學員想改善某種疼痛?...
9月16日


基礎瑜伽三大秘訣:從髖開展、呼吸掌控到靜坐冥想穩定專注
瑜伽體式(Asana)的最早期起源於印度,主要是為了輔助冥想和靜坐修行的需要。 最早的瑜伽練習重點不在於身體鍛鍊,而在於通過身體的穩定性來促進冥想時的專注和靈性成長。 古代的瑜伽士認為,一個穩定、舒適的坐姿能幫助長時間保持不動,使心靈更容易進入專注和沉思的狀態。...
2024年11月17日


「忙有價值,閒有滋味。跟誰在一起?才會不費力放鬆🫠」
小時候,你可能跟我一樣,不自禁待在窗前,在雨後的庭院裡靜靜看著天際雲朵,還緩緩飄過時,陽光透過稀薄雲層灑下來,地面上閃爍著各種水體的光芒。 在那一刻,覺得所有的一切都變得簡單,當時還不懂的各式各樣不開心,似乎都隨著入定在自然景象下消融。...
2024年11月9日
bottom of page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