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痛是什麼?你在疼痛面前,是受害者,還是觀察者?
- meetsport2019
- 2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隱痛是什麼?
你在疼痛面前,是受害者,還是觀察者?
我觀察到一個很普遍的現象:許多人因為過去受傷或不適的經驗,對動作抱持恐懼。
當課程進入到稍有挑戰性動作時,學員眼神會瞬間充滿呆凝,過度在意動作樣子對還是錯。
甚至在還沒開始前,就因為預設的疼痛感而退縮。
我會試著邀請學員從理性的生理結構來看疼痛。以避免學員自己不知不覺間,在疼痛面前扮演了「受害者」的角色,甚至是不小心讓疼痛變成長期痛的窘境。
☘️隱藏在動作練習下的「隱痛」
教學中,大部分人所害怕的疼痛,
除了立即性傷害,更多更多的是一些長期累積、難以察覺的「隱痛」。
這些隱痛就像是低頻頻繁的警訊,或許學員已經習慣它們,但它們卻在無形中持續影響著的動作模式,讓學員對身體失去信任。
🌼我發現最常見的幾種「隱痛」有:
生活慣性造成的隱痛:長期坐在電腦前,肩頸習慣性地前引,髖部被固定姿態鎖死,導致大量軟組織相互牽拉緊繃。在做一些伸展動作時,人們會感到強烈的痠痛,但這不是因為被動作傷到,而是因為軟組織已經長期處於緊繃狀態,需要被喚醒和釋放。
情緒壓力造成的隱痛:情緒壓力會直接反映在身體上。焦慮時,身體會不自覺地縮緊,導致胸口緊繃、下背僵硬。這些緊繃感在練習時會放大,讓人誤以為是身體有問題。
過去受傷的陰影:可能多年前有過一次意外,或許骨頭早已癒合,但大腦仍保留著那次受傷的記憶。在練習類似的動作時,大腦會提前發出警訊,讓人們感到不適,這其實是身體的一種「過度保護」反應。
📌這些隱痛都不會在醫療檢查中被判定為「有傷口」。但它們卻是許多人復原或動作練習的絆腳石。
停止當受害者,成為自己的「冷靜觀察者」
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就是我所寫的樣子。
我想邀請你,不要再將自己設定為疼痛的受害者。疼痛來臨時,不要只是一直呼呼摸摸,呆呆的停在一個:「痛喔!怎麼辦呢?」然後就~~不動了。
我們要做的,是冷靜而理性地操作自己的安定。
當我們練習非暴力瑜伽時,是一種客觀他觀的覺察,在覺察的心境下,你就不會被恐懼淹沒。你會發現,大部分你所害怕的,都屬於軟組織的緊繃或神經的傳導,而不是真正的傷害。
瑜伽練習不是要你變成超人,而是要你成為改善疼痛的動作練習者。
當我們確定身體沒有結構性問題後,每一次的練習,都是在為自己創造機會,去改善那些長期累積的隱痛。
不要不小心,讓自己利用疼痛來讓自己停留在舒適圈,更不要只有恐懼限制了你。
從今天開始:
😉去觀察你的身體(它的痠痛與緊繃)
☺️你的生活(你的坐姿、你的壓力)
🙂↕️以及你的個性(你對完美的追求、你對未知的恐懼)
這些真的改善你的小事,是如何影響你的疼痛感知。
你比你想像的更強大,你的身體也比你想像的更有彈性。讓我們一起,從受害者變成一位冷靜的觀察者,最終,成為自己的療癒師。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