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從骨盆底肌到腹橫肌之後深層核心系列~呼吸無力的橫膈膜

  • meetsport2019
  • 1天前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9小时前

ree

從骨盆底肌到腹橫肌之後

深層核心系列~呼吸無力的橫膈膜



典型橫隔膜無力的人,摸摸自己肋骨時會發現:

「誒!我的肋骨老是凸凸的,好像無法吸到深層的氣。」

或是「呼吸的時候,照鏡子才知道用肩膀在呼吸,但就是覺得肚子那邊空空的,背部也特別緊。」

當然!這不是特別的天資,也就是深層核心的上蓋,橫隔膜作用力很小



這幾週,我們透過「深層核心」專欄,一步步探索身體的奧秘。我們從「從何叫醒骨盆底肌」開始,學習地基的「上提」;接著,我們深入到「腹橫肌內收」,找到身體牆壁的「內收」。



慢慢的讓你感受了腹部下半部的力量,但胸廓跟肋骨好像鼓鼓的,緊緊的,不太會動。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角——橫膈膜。



它像一個圓形的活塞,位於你胸腔與腹腔之間。

如果說骨盆底肌是地基,腹橫肌是牆壁,那麼橫膈膜就是你身體最關鍵的「蓋子」。當蓋子無法有效運作,整個核心圓柱體就無法建立穩定的腹內壓。

這就是為什麼你的肋骨會外翻、背部會緊繃,因為身體只能用其他肌肉來代償呼吸,最終導致全身緊繃。

請記得,這趟探索之旅的第一步,是接受這個「無力感」。唯有接納,你才能從中,精準地找到那份「有反應」的奇妙連結。



初階練習一:躺姿,從呼吸找回肋骨的「開合」感

這是最溫和,也最關鍵的一步。因為橫膈膜的運作,需要你先學會放下對胸口呼吸的執著。

  1. 仰躺,膝蓋彎曲,雙腳平放在地上,雙手輕輕放在肋骨下緣。

  2. 閉上眼睛,感受你的呼吸。吸氣時,想像你的肋骨像雨傘開開傘,輕輕地向外、向兩側打開,同時感受它輕微壓向雙手。

  3. 吐氣時,讓肋骨溫柔地向內、向下收攏,感覺它輕輕地沉向地面。嘗試保持胸口穩定,不要讓肩膀和脖子用力。


記得喔!動作練習的不是力氣,而是你大腦與橫膈膜之間的溝通。試著用這個方式去區分「胸式呼吸」與「橫膈膜呼吸」的差異,去感受那股從內而外的力量。



初階練習二:四足跪姿,在穩定中感受「紮實」

當你習慣了躺姿的開合感後,我們可以讓重力參與進來,增加一點挑戰。

  1. 四足跪姿,手掌在肩膀正下方,膝蓋在髖部正下方。保持背部平直,不拱起也不下凹,讓身體成為一個穩定的桌面。

  2. 吸氣時,想像你的肋骨像雨傘一樣向兩側打開,同時讓空氣往下沉,輕輕推動你的腹部。

  3. 吐氣時,讓肋骨向內收攏,同時輕柔地將肚臍「吸」向脊椎,感受腹橫肌的啟動。這個時候,你會感覺到橫膈膜向上回彈,與核心肌群共同穩定身體。


你可能會發現,這股力量很微弱,甚至內收到會發抖。這是正常的,這代表你正在啟動那些沉睡已久的肌肉。



同樣的!在不間斷練習。三個月後某天,你可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,突然發現:

當你輕柔地吸氣時,你的身體中心,不再是鬆垮的,而是感受到一股清晰而堅定的「收緊」與「提起」的連結。它不再是模糊的想像,而是你身體真切的回應,彷彿有一條無形的線,從你的骨盆底往上延伸,穿越腹橫肌,一直向上直到橫膈膜,最終到達你的頭蓋骨。



那股力量,正是橫膈膜被喚醒的證明。

你會意識到,你的核心,不再是三個孤立的部位。它像一個堅固的圓柱體,地基(骨盆底肌)、牆壁(腹橫肌)、蓋子(橫膈膜)全部都到位了。



你會感覺身體的重心,不再只是壓在腳底,而是像被一股由內而外撐起的線牽引著,整個人都輕盈起來,站姿也更挺拔了。

橫膈膜的力量,從來都不是用蠻力去訓練,而是用耐心與覺察去喚醒。它不是你身體的敵人,而是你最忠實的夥伴。請接受那份無力感,因為唯有接納,你才能從中找到你最真實的身體感受。



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☘️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