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疼痛」其實不是阻礙,而是邀請

  • meetsport2019
  • 9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ree

當我懂的用核心過生活,我的慢性膝疼痛,才開始真的不讓我困惱。

兩次腳傷意外後,我一直記得醫生說:你的十字韌帶變成牽絲了,基本上就是沒有了。

至此!20到35歲吧!10多年了。每天喔!我都感覺膝蓋酸痛隨時隨地。


走路酸、睡覺脹、坐久疼、一站就抽緊,好幾次下樓梯,腳尖還沒掂穩,就聽到膝蓋裡面喔,骨ㄧ聲!真的是ㄍㄨ ˇ這個聲音悶悶的一響!就可以明顯感覺我的大腿骨跟小腿骨中間像斷了一樣。

接著一陣更酸更抽的體感,從膝蓋跑到腳踝,緊接著整支腳沒力。

過一會,右邊的臀部向上到側腰很痠,跟著整個肩頸很硬。


我跟別人說起這一段,就被人回應:「不會吧!這麼年輕?」或是「拜託,有這麼痛嗎?」

當時聽到,心裡很難過。


當時整個生活跟工作、連呼吸都被膝蓋痛綁住。

就算吃中藥整骨架,打針服西藥,中西醫輪流看,一直到身心受不了,我才死馬當活馬醫,刻意鍛鍊核心肌群。


剛開始我還沒有清楚認識「核心」這個概念,只是從表層的腹部訓練做起。


但真正帶來效果的,是當我逐漸深入了解核心其實是肩與髖之間的橋梁系統——包含深層的腹橫肌、多裂肌、骨盆底肌與橫膈膜。

這些肌群協同工作,才讓我的身體重新找回「支撐感」!這才真的有種疼痛被慢慢卸下的感覺,也慢慢脫離任痛擺布的生活。


也正是在這段自我實驗的過程中,我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——多數的運動課程,包括瑜伽,雖然提到核心,但並沒有真正幫助身體理解「疼痛」的意義與路徑。


然後一般課程,過度強調動作的完成、肌力的進步,卻缺乏對疼痛訊號的陪伴與解讀。痛就只能忍,或者又直接「轉介」出去給醫療。


這讓我產生一個轉念:如果核心能幫助我緩解疼痛,為什麼不能設計一套課程,讓更多人透過教育,而不是醫療,去面對自己的痛?


我不是醫生,但我是一個陪伴者,一個可以協助你學會跟身體對話的人。我想設計一套「非醫療的疼痛教育與陪伴式練習課程」,讓身體重新找回主導感。


而這樣的課程,核心的概念不能只是肌肉鍛鍊,更是一種系統性的心態轉換進而理解,再運用基礎瑜珈動作的靜動態調節。


疼痛是整體失衡的訊號,而非單點問題。唯有我們願意放下疼痛聚焦,轉為身體去觀察、修正、等待,才有可能建立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身體安全感。


回過頭來,我稍稍理解幾篇討論核心的貼文意外小小紅一下的意義。

那不只是一次知識分享,而是很多人好奇核心是否可以拿來避痛吧。


五十歲了,今年。當我的膝蓋又痛的時候,我知道「疼痛」其實不是阻礙,而是邀請。

邀請我們自己不斷地重新定義核心,也重新認識什麼是自我掌握的生活。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