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瑜伽產業會如同堰塞湖潰流嗎?

  • meetsport2019
  • 10月1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ree

瑜伽產業會如同堰塞湖潰流嗎?

你可能不會知道,台北某知名瑜伽會館又收了!



只要這類消息傳出,我的心情總是複雜。一方面是看著瑜伽產業起起伏伏,另一方面也為自己早早脫身感到稍稍慶幸與小小僥倖。

這幸運!並非我遠大的超前眼光?而是源於我個人對疼痛的切身感受,以及對同業和學員的同理?



瑜伽產業的現況可能是個「堰塞湖」?

當越來越多新型態的健康運動選項,如皮拉提斯、肌力訓練、功能性訓練等,在市場上百花齊放,就像一道道水流湧入,而瑜伽產業本身卻缺乏足夠的專業分化與深度時,就如同湖泊的出口被阻擋。

這份「堰塞」不只來自於內部,更來自於外部環境的變化。當人們發現,除了瑜伽,還有其他能符合他們需要選擇時,瑜伽產業某種單一性、加上少量師資缺乏深度的教學模式,終將無法負荷。



當「堰塞」終將溢流,帶來產業的洗牌。

或許對許多人來說是巨大的打擊,但對某些老師而言,卻是反思與轉型的動力。



像過去的我,也是「堰塞湖」一部分。跟隨主流,教著大眾化的瑜伽體位法。

然而,我自身的舊傷與疼痛,不斷地提醒我,傳統的練習方式可能並非長久之計。這份個人的痛楚,成了我轉向研究解剖、康護與動作教育的契機。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會是產業未來的趨勢,只是單純地想為自己,也為那些像我一樣受疼痛困擾的人,找到一條更溫和、更有效率的路。



🥹「非暴力瑜伽」與「動作教育」的轉圜

這份因個人疼痛而起的轉變,讓我萌生一條名為「非暴力瑜伽」的瑜伽練習,加上「動作教育」概念,我啟動了一條別緻的動作教學的道路。

這兩者不是什麼神奇的派別,而是我對瑜伽本質的重新詮釋,希望能讓練習者獲得更長久、更根本的健康。



🧘🏻非暴力瑜伽的核心:在於我們不只教你如何做出體位法,更在於如何覺察與身體的關係。我不鼓勵「拉到最緊」、「做到最好」。我將練習的重心,從「用力拉」轉變為「控制伸展的離心力」,從而讓肌肉在更安全、更受控的狀態下工作。我所教的,是為了讓你與自己的身體和平共處,而非強迫它達到一個不屬於它的姿勢。這份溫和的態度,正是在面對身體時最真誠的謙卑。



🧘🏻動作教育則是這一切的根本。這不再是單純的瑜伽練習,它融合了肌筋膜骨架的正位觀念、深層核心的啟動,以及神經感知教學。我常說,我們不只是在練習,更是在重新教育你的大腦與身體。我們教你如何用正確的姿勢站立、如何啟動深層核心來保護脊椎,如何將課堂上所學到的身體感知,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。這份知識不是為了炫技,而是為了讓你成為自己身體的專家,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姿勢不良與疼痛問題。



這份對「疼痛」的共情,讓我能夠更真誠地面對每位學員,去傾聽你們的身體故事,而不只是教導單一的動作。

或許,瑜伽市場「堰塞湖」正在重新轉型,或許它可能成為新藍海?



我衷心希望,我們家的「遇動練習」,能像一艘穩健的小船,讓練習者在風雨中,不僅能安然無恙,更能學習掌舵,成為自己身體與健康的領航員。

讓我們繼續一起,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,保持謙卑,與身體共好,也與產業共好。

願我們練習帶來美好🧘🏻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