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用核心過生活」

  • meetsport2019
  • 9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ree

「用核心過生活」,你可能會以為是收著核心肌群過生活。


但對我來說,它其實來自最近發生的事件,裡面有一則留言,一場教學反思,一段父子合作,以及一次重新梳理自我專業的過程。



事情是這樣開始的:我在臉書專頁上發了一篇貼文,標題是《所謂核心,真的只靠腹肌嗎?》。


那篇文章是我日常發文,意外獲得極高的觸及與近千讚的回響。這不只是小小里程碑,還包含另個讓我更有收穫的,是位溫和留言者的提問。



他指出我的說法中,把臀肌與內收肌歸入核心肌群的分類,可能過於寬泛。他提供了解剖學上更嚴謹的定義——核心應包含腹橫肌、多裂肌、骨盆底肌等深層穩定肌群,其他如臀肌應屬於輔助肌。這則留言沒有任何批判語氣,卻讓我心有所感。



首先我心裡浮現的是:「我錯了?」但轉念一想,這不正是一個機會,去重新梳理我對「核心」的理解嗎?


於是我找出了美國運動醫學會的相關期刊,在2017年一篇〈Core Training: Separating Fact from Fiction(連結放在留言版)〉的文章中,讀到一段話像是點醒我——核心是肩與髖之間的橋梁,不是單一肌群,而是一個整合傳遞與協調力量的整體系統。



當下我有種頓悟,即是某種定義,不能只建構在教科書上的分類,而應該是一種能被更新、能與現場對話的認知網絡。



知識並不只是拿來確認,而是幫助我們不斷調整理解的方向。



也就在同一篇發文,是剛好邀請我正在就讀設計科的兒子,幫我製作這篇貼文的圖像。


他平時在學校的成績並不突出,但這次我們一起合作,我給他概念,他試著排版設計,結果貼文意外爆紅。


他看著那則留言時問我:「爸,那你怎麼回應?」我說:「就是回覆我知道,藉由他然後讓教學更有內容。」



那就是這篇文章標題的由來——「用核心過生活,意外的發生」。


這個「發生」,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,而是那些看似日常卻深具轉化力的小碰撞。一個留言、一段對話、一則反思、一次合作……這些才是我們真正練習「核心」的所在。



核心不只是強壯身體的肌群,其實,核心也是一種身體能有效回應生活的能力。


它也可以是教學中,是承認自己可以再學的核心思維。


甚至也是在親子相處間,相互看到自己不需要完美;甚至也是在瑣碎的日常中,練習出心態穩定與動作調和的力量。



用核心過生活,不是撐出一個完美體態,而是練出一種遇到意外時,願意鬆動、調整、再出發的心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