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podcast】『中年覺醒』肯定自己活著的價值.
Spotify:https://reurl.cc/Dlx706
Kkbox:https://kkbox.fm/xy00x0
Apple手機專用連結 https://reurl.cc/myp2g7
Player Sounds:https://reurl.cc/vvE2Mj
中年的你,迷失嗎?
或是你會用迷失這個形容,詮釋自己中年境遇嗎?
「中年之路:穿越幽暗,迎向完整的內在煉金之旅」一書,作者詹姆斯榮格派著名心理學家、心理分析師。
書中概念一句話說明:「你長大了,但卻沒有成為自己。」
從目錄可以看到:暫時性人格、吸收分離創傷、劣勢功能現身等等字眼,加上書評介紹,我大約理解這本適合一個受創需要療癒的中年人去看的內容。
但我接觸到把自己過的從容學員們身上,看到中年人們並不是需要被拯救。
而是需要被確認自己成長過程,為自己帶來接下來的人生意義後,再次成就自己更好可能性。
例如學員麗青!
他的生活態度和對身體的堅持,充滿了對自我的探尋與不懈努力。
他每週進行兩次練習,即使出國也不忘帶上瑜伽墊。這樣的勤奮,反映了他對生活的深刻理解——只要睜開眼睛,就不輕易休息,日復一日地堅持。
在他家中,掛著藍蔭鼎老師的兩幅仿畫,代表著他對父母的記憶。
代表父親勤勞工作的畫,是農夫們在田間努力拉動稻穀。
而母親則默默為家人付出,是畫中婦人在溪邊與雞群的場景。
這兩幅畫,成為他內心深處對父母無聲付出的象徵。
麗青也以同樣的勤奮精神面對自己的人生。
他曾經因肌無力而受困,卻透過散步與基礎瑜伽的練習,不斷強化自己的體魄,重拾生活的力量。
這種不斷努力的心態,帶來了身體的顯著改善,也證明了他所信奉的「勤能補拙」是真實可行的。
這樣的堅持,不僅是對身體的鍛鍊,更是對內心的修煉。
他的經歷直接讓我感受一個事實:
心靈的治癒未必總是通過深層的心靈療癒來達成,更多時候,真正的改變來自於持續為自己付出努力,進而實現具體的轉變。
從中年到老年,時間不是變得可貴,而是特別有感,甚至能注意到生命變得緊湊。
請不要輕易放棄每次上課的過程。這是直接改善自己身體狀況的重要時刻,也是與自己內在和解的契機。
言盡於此,更多談話內容,還可以用聽的。
請點選podcast連結續聽喔!
Comentários